장서각기록유산DB

이재난고(頥齋亂藁)

> >

初三日乙酉

初三日乙酉

曉晴 ○是日晨前丑時 淑昌發靷 百官儒生 哭送于興仁門外 辰時下梓室 返魂初虞 聞 洪國榮私錄慰問者 以爲厚薄 故文武蔭 無論知不知 悉皆奔慰發靷時 如百官儒生 載在儀注者外 時無實職及外方官 甚至無軍職侍從者 亦皆爭先奔哭于興仁門外 此何禮也 ○金禮正文鐸子顯 在長生殿直中書來 答去
〈追錄五月朝報〉五月初七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7일
傳曰 元嬪 初七日丑時 逝于昌德宮之養心閤 政院知悉 ○ 下敎曰 淑昌宮 初終凡節 令攸司擧行 ○傳曰 今日事 係國家興亡 戶判內外 【卽元嬪父洪樂春之夫妻也】 若不能支 則宿衛大將 【元嬪兄洪國榮】 將何以處之 予將何依罔措 猶屬例語 闕門至近處一第 卽爲擇給 以爲便往來覲慰之地 ○藥房口傳啓曰 淑昌宮病患 出於猝急 竟至不幸 臣等職忝藥院 未及盡誠醫藥之罪 萬死無惜 惶恐敢啓 ○吏曹淑昌宮殯宮墓所禮葬都監 堂上三 金華鎭鄭光漢韓光會 郞廳六 鄭志儉李東賓崔大奎徐直修洪樂顯趙鎭憲 ○守墓官宗班望單子 傳曰 與大喪差有間焉 宗班皆是行高 恩彦君 似當爲之 旣經元陵守陵官 其子 雖未備封爵之年 猶可勝冠 守墓官啓下 政官開政 爵号擬入 ○傳曰 擧哀處所 以煕政堂爲之 百官擧哀 宣化門爲之 ○傳曰 洪樂顯李濟逵柳曾養柳孟養金勉柱 並待令 ○傳曰 開元儀以後 妃嬪公主 皆有諡号 况今番乎 我朝近有前例諡号 卽爲擬入 ○政院啓曰 諡號命下矣 時原任大臣舘閣堂上政府西壁六曹參判以上 並卽命招擧行何如 傳曰 依爵号議定時例擧行 ○元嬪喪逝後 大殿大妃殿惠慶宮中宮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奉朝賀大司憲 問安 答曰知道 ○淑昌喪擧哀後 大殿大妃殿惠慶宮中宮 藥房政院玉堂百官 奉慰問安 答曰知道 ○襲後 大殿大妃殿惠慶宮中宮 藥房政院玉堂百官 奉慰問安 答曰知道 ○禮曺 淑昌喪巷市一節 依辛未年例 五日停朝市啓 ○淑昌諡号 敬溫仁淑 【副点】 莊徽 ○答藥房曰 卿等安心 勿待罪 ○初八日 去夜 淑昌小斂正時 子正初刻 小斂後 二殿二宮 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奉朝賀大司憲 問安 答曰知道 ○口傳下敎 ○宮屬喪服次木布 自內上下 該曹 勿爲擧行 ○明日 淑昌大斂正時 辰初一刻 ○禮曺啓曰 今此元嬪喪第四日成服時 依辛未年例 宗親文武百官 以淺淡服會哭殯宮門外 羅散官及舘學儒生 以素服 亦爲會哭於外班事 知委何如 傳曰允
初九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9일
今日淑昌下梓室正時 辰正二刻 ○大斂後 二殿二宮 問安 答曰知道 ○下梓室後問安 答曰知道 ○三司合啓 兩司合啓 以停朝市 自今日至十一日姑停 ○殯宮都監監造官三 鄭東愈李義敎金師柱 ○宗廟副奉事柳曾養口傳付司果
初十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0일
淑昌成服後 二殿二宮 問安 答曰知道 ○金師柱 付司勇 ○墓所道監郞廳 柳曾養加差下啓 ○禮判鄭光漢觀象提調鄭尙淳都廳鄭志儉郞廳柳曾養 墓所看審事 楊州地出去 ○禮判鄭光漢所啓 今此元嬪喪後 上服制 我朝無可援之例 周禮春官 有王爲三公六卿錫裵 爲大夫士疑衰 註文曰 此君爲臣服也 君而爲臣而服 則况於無弔之嬪乎 且考大明集禮中 唐朝禮有曰 皇太子爲良娣擧哀三朝哭而止 其文又曰 若本服朞者 三朝哭而止 爲旁照之禮 以周禮觀之 則當有服制 以開元之禮參考 則宜有公除 並下詢大臣儒賢 而參考處之得宜 須有公除 然後凡係祀典 當依喪禮補編擧行 敢此仰稟 上曰依爲之 ○十一日 傳曰 知申 【洪國榮】 旣奏 國中祀典 自十二日 依例擧行 【聞 鄭光漢所啓 卽洪國榮所諷云 鄭光漢所啓服制之議 卽國榮所嗾云】
十一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1일
墓所都監堂上 行司直洪樂性差下 東部都事金履仁 都監郞廳差下
十三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3일
觀象監 今月十二日五更坤方巽方有氣如火光啓 ○今月初十日 都承旨洪國榮所啓 今番喪禮 臣誠掩抑 不敢與議 而第念服制一款 至命大臣儒賢 慱{博}考獻議 欲使情禮之得中者 非不知聖意之攸在 而今此服制 雖有古禮之旁照 未得已行之明據 而若不十分審愼 則不無率爾之歎 亦恐有貳尊之嫌矣 且伏念淑昌宮 平日謙約之意 雖於當行之禮節 亦不必張大 臣之愚見 則無寧置之之爲好 上曰 雖欲依卿所奏 而有服制 然後有公除 有公除 然後 國中大小祀享 始可擧行 此盖古人同宮之喪 三月爲之不祭之意也 是以在前國制 勿論大小喪 必過三月 然後始擧大小祀典 自先朝丁丑補編受敎後 小喪則以公除爲限 以此之故 禮判之昨日出擧條者 此也 此一段 卿意則以爲 如何 國榮曰 公除之有無 惟在於服制之定否 而今旣不定服制 則公除固無可論 雖於明日大小祀典 凡諸公事 似當依例擧行矣 上曰 然則依卿所奏 置之可也 ○禮曺 元嬪墓所始役 五月十五日巳時 斬草破土 同月二十日卯時 開金井 同月二十九日卯時 發靷 七月初二日戌時 下梓室 同月初三日辰時 推擇啓
十四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4일
觀象監 今月十三日夜二更三更 月暈廻土星 五更 月暈廻土星啓 ○墓所都監吏曹佐郞金憙 以本都監都廳郞廳差下啓 依允
十五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5일
去夜 傳曰 年前筵中 已有所下敎 而以無文跡之致 該房不得擧行云 此後 自十三日至二十一日 視事頉稟事 知悉 ○墓所都監 堂上具善復洪樂性 郞廳徐直修柳曾養 監造官金師柱 繕工奉事尹昌胤 分長興庫直長兪洪柱 墓所始役事出去 ○兵曹 發靷時 陪往大將李柱國具明謙李漢昌 禁軍別將李邦綏金相玉徐有大 啓差
十六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6일
傳曰 戶曹參判洪樂春 知中樞下批 ○傳曰 今番喪時 凡干禮節 雖多昧於前例之事 而予考唐宋及皇朝之制 皇妃吉凶之禮 比太子妃 有加一等之文 然猶從謙挹之意 從辛未之例者此也 至於壬申之例 又減於辛未 而向使都監 亦從壬申者 意亦有據 令都監 依此知悉 載之儀軌之首 以示予裁酌折衷之意 【辛未 孝純嬪喪 壬申 懿昭世孫喪】
十七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7일
吏曹口傳政事 墓所守衛官二 具敘和李厚老 墓所忠義一 李台鉉
十九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19일
儒賢入侍事下敎
二十一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21일
傳曰 嘗按皇明之禮 皇妃喪 文武羣官 哭辭於承天門外 辛未年聖敎中 節用此句 以爲嬪宮喪 可旁照云 世子嬪喪則可爲旁照之端 元嬪喪則可爲襯着之禮矣 然不必從繁 依禮曹草記 發靷時 百官哭辭城外節次 雖依辛未例擧行 而其餘節次 並除之 宗親儀賓 陪往墓所等節 依例擧行
二十五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25일
誌文製述官黃景源 製誌文入侍 ○儒賢入侍事下敎 吏曹參判宋德相 牌不進
二十九日 | 정조 3년(1779) 5월 29일
工曹判書韓光會 墓所堂上出去
按權近所撰神懿王后韓氏齊陵神道碑 辛未秋九月二十三日 薨于私邸 壽五十五 壬申 太祖開國 追諡節妃 後加諡神懿王后 置仁昭殿 以安眞容
曉前 夢至一高大第宅 則門楹軒敞 可容許多戶口 又見一顯字 此又何兆 可怪也已
今番 元嬪發靷時 上親臨于魂宮前幕次留 至返魂時還內 百官奉慰哭問安 並用淺淡服 ○仁陽君李景祜卒逝
傳曰 殯宮魂宮 都監都提調 左議政徐命善 鞍具馬一匹面給 提調 禮判鄭光澤 戶判金華鎭 並加資 行副司直韓光會 兵參鄭民始 熟馬一匹賜給 都廳 義州府尹鄭志儉 前已加資 熟馬一匹賜給 郞廳 刑正趙鎭憲 工佐徐直修 僕簿洪樂顯 文化縣監金履仁 並陞叙 戶曹前正郞李東賓 禮正崔大奎 兒馬一匹賜給 魂宮修理所監造官 童蒙敎官李義敎 欑室魂宮別工作監役官 繕公監役宋煥程 殯宮內修理所監造官假監役鄭若淳 殯宮別工作監役官 繕奉沈鉁 並陞六 已陞六者陞叙 補階所監役官 繕工監役金思善 直長除授 別看役 僉使許圭 折衝申英 計士金泳 並加資 錄事計士工匠員役等 令該曹依定式參酌分等 磨鍊施賞 ○傳曰 園所都監都提調 左議政徐命善 廏馬一匹面給 提調 判尹具善復 左參贊洪樂性 並加資之窮者 熟馬一匹面給 副司直韓光會 禮判鄭光漢 熟馬一匹賜給 郞廳 吏佐金憙 加資 郞廳 副司果柳曾養 工佐徐直修 並陞叙 前正郞李東賓 京郞廳兵佐崔顯重 各兒馬一匹賜給 監造官 副司勇金師柱 繕奉尹昌胤 並陞六 分長興直長兪洪柱 相地官 觀象主簿安思彦 各兒馬一匹賜給 方外地師 禮奉金基良 參奉柳東馨 並陞六 士人鄭餘慶 相當窠調用 【以上四人 並地師】 監董官 別看役僉使許圭 折衝金夢臣申英 嘉義鄭東仁 直赴張光旭 閑良丁遇東 並加資 計士醫官 令該衙門 高品付料 員役工匠等 令該曹依式施賞 ○傳曰 禮葬都監都提調 左議政徐命善 鞍具馬一匹面給 提調 禮判鄭光漢 戶判金華鎭 並加資 副司直韓光會 都廳鄭志儉 各熟馬一匹賜給 郞廳 刑正趙鎭憲 陞叙 工佐徐直修 前佐郞李東寬 各兒馬一匹賜給 監造官 饔奉鄭東愈 常奉金夏璉 別工作 繕奉沈鉁 陞六 監造官 常簿吳壽民 分長興奉事李性重 分典設別檢朴賢秀 燔造官 饔直李最源 各兒馬一匹賜給 錄事計士員役工匠等 令該曹依式施賞 ○傳曰 分副摠官李坤 分兵議尹師國 各兒馬一匹賜給 分摠都閔百恒 分兵正朴聖集 各兒馬一匹賜給 ○傳曰 初銘旌書寫官 副司直尹師國 改銘旌書寫官 行副司直李秉模 各熟馬一匹賜給 代奠官 西春君爗 加資 啓欑室兼拭梓室官負土官 昌城尉黃仁点 熟馬一匹面給 封標官 掌令南鶴聞 加資 ○傳曰 陪從承旨 行都承旨沈頤之 禮房承旨 左承旨尹冕東 取土承旨 右副承旨洪樂彬 各半熟馬一匹賜給 陪從史官 假注書朴奎淳 兼春秋宋益中 各兒馬一匹賜給 陪從政院吏隷 各木綿一匹題給 ○傳曰 仁淑元嬪初喪 結裹榟室下玄室時執事 江華留守洪樂純 右副承旨洪樂彬 順安縣監洪樂淵 僕簿洪樂顯 義興縣監洪樂莘 各半熟馬一匹賜給 幼學洪泰榮 進士洪益榮 幼學洪福榮洪最榮 副司果柳曾榮 弘文校理柳孟養 文化縣令金履仁 藝文待敎金勉柱 繕監李濟逵 進士李羲翼 咸興判官金獻柱以上 並元嬪私族 各兒馬一匹賜給 ○傳曰 表石陰記製述官 行副司直李徽之 書寫官 兵參鄭民始 誌文製述官右 參贊黃景源 書寫官 右尹李性源 誌銘製述官 祭酒宋德相 書寫官 開城留守李鎭衡 哀冊文製述官 行判中樞蔡濟恭 書寫官 兪彦鎬 御製挽章書寫官 判敦寧具允鈺 贈玉帛官 昌城尉黃仁点 各熟馬一匹賜給 神主題主官 吏議柳戇 加資 丁字閣上梁文製述官 弘文副修撰金宇鎭 書寫官 司果李儒慶 半熟馬一匹賜給 挽章書寫官 前正李亨元等八人 各兒馬一匹賜給 ○傳曰 政官牌招開政 ○吏參鄭尙淳吏參兪彦鎬 牌不進 再牌不進 吏議柳戇 牌不進 ○傳曰 長生殿都提調領議政金尙喆 提調禮判鄭光漢戶判金華鎭 各半熟馬一匹賜給 工判韓光會鄭好仁 各兒馬一匹賜給 都廳 禮正金文鐸 工正南述毅 郞廳尹昌胤 各兒馬一匹賜給 繕簿申光鼎 加一資 資窮者代加 內梓室漆匠金德性 依例帖加成給 計士員役工匠等 令該曹 依式施賞 ○傳曰 奉敎命升冊銀印諡冊諡印哀冊等執事 校理尹行元等十二人 各半熟馬一匹賜給 擧案執事 工正洪景德等十五人 差備官 軍判沈宗之等十七人 各加一資 資窮者代加 率羿梓室官 海溪君火集 熟馬一匹賜給 羿梓室官 訓副洪道浩 摠經朴基聖 各半熟馬一匹賜給 羽葆捧持官 繕副尹心緯 遷奠時執巾 苑奉李英遠 拭梓室執事 氷別朴光晦 執水 常僉韓㵛 各兒馬一匹賜給 攝相禮 司果李亨元李枰 並加資 攝贊儀 引儀金彦國閔憲 並陞叙 捧贈玉帛官 工佐曹景孫等六人 攝僕簿副司果李學源 各兒馬一匹賜給 東西唱引儀李範天崔璟引接 引儀沈遇金南瑞 並陞六 通禮院員役 令該曹參酌施賞 禮曹書吏等 帖加成給 大轝柩行 率衛將李春馨等六人 各上弦弓一張賜給 ○傳曰 今番賞典 一人 雖兼數事 毋得疊授
承旨列望 金魯鎭李衍祥徐有慶李命植鄭民始尹坊李普行宋德相金履素李鎭衡李性源李義翊洪檢李秉鼎鄭述祚南玄老黃最彦申景濬林鼎遠宋載經尹勉升李亨逵尹承烈宋鍈李敬玉尹師國金文淳趙英鎭李義行姜潤徐有元金思穆任希管鄭趾煥鄭彦暹李世奭李泰永姜趾煥李養鼎吳載紹洪秉纘李義弼李鎭恒李文源徐有防柳戇金亮行李秉模申應顯申思運兪恒柱李在學宋煥喆沈念祖鄭元始李奎緯洪彦喆 【以上五十七人】 徐有防 今日落点
今日 吏判鄭尙淳政 金憙 以未準職 特加通政 柳戇 加嘉善 南鶴聞 加通政 李枰李亨元 加通政
是夜 夢攜家間子女輩諸稚 行游山間水邊一處 有地名洪袞者 人稱是豫讓所游 此何兆也 ○送蓼溪四賢遺跡及疏草点改者于李君命欽